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德國第4次工業革命進行時

西門子、戴姆勒和博世等德國代表性企業欲聯手從根本上改變製造業。其目的是實現節能和生産效率的大幅提高,將奮力追趕的新興經濟體甩在身後,鞏固其作為生産基地的優勢。製造業大國德國賭上尊嚴的「第4次工業革命」有望産生超過11萬億日元的經濟效果。

 西門子展示的新一代汽車生産線(4月7日,漢諾威)
       4月上旬,在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舉辦的全球最大的工業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上,重型電機巨頭西門子展示的新一代汽車生産線吸引了很多人。       從表面來看只是機器人對生産線上的車體進行組裝。任何一個汽車工廠都有這樣的組裝線。不過,製造的思路卻完全不同。在該生産線上,車體與機器人一邊「對話」一邊進行組裝。        其工作原理為在車體內嵌入IC標籤,記錄汽車型號、必要零部件以及組裝順序等信息。車體接近機器人時會發出「需要5扇門」等指示。機器人會按照指示進行作業。       傳統工廠則是人讓機器人記住作業順序。由於機器人只會按照其記住的流程進行作業,由於操作不當而在生産線上放錯了車體時,有可能出現作業失誤。不過,如果機器人與車體進行「對話」則無需擔心。因為機器人可以對照數據,準確無誤地進行作業。       通常認為要同時實現高品質和低成本,必須實施大規模量産。不過,如果該系統走向實用化,有望以量産的成本生産少量多樣的産品。       物與物聯絡起來進行「對話」——西門子展示的生産系統正是德國舉全國之力推進的「工業4.0」的具體表現,其目標是實現製造業的高度化。











 
      將來的目標是極富野心的。計劃給德國每一個生産設備、産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都分配一個ID,通過互聯網將其連接起來,將德國國內作為「一個虛擬工廠」,力爭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可以説這就是通過網路優化控制電力供需平衡的「智慧電網(SmartGrid)」的工廠版。       如果「智慧工廠「的構想得以實現,滿負荷生産的工廠將能夠利用其他開工率較低的工廠。另外某種零部件在某個工廠已經庫存堆積成山,而其他不知情的工廠卻繼續增産的事情也不會再發生。不僅僅是1家企業,這將提高全社會的生産效率,減少能源消費量。       勞動者將出現什麼變化呢?隨著自動化的進一步推進,預計工廠的單純勞動和控制工序的工作將減少。另一方面,將需要更多能夠從事可産生附加價值的創造性工作的人才,例如構築運用IT技術的複雜生産系統等。       西門子也將從設備製造向IT轉變。魯思沃(Siegfried Russwurm)董事表示「我們將變成軟體公司」。       博世的産業設備子公司博世力士樂(BoschRexroth)提出了通過互聯網將工廠與工廠外部連接起來的新一代工廠自動化(FA)。總裁KarlTragl表示「市場將向世界擴大」,顯示出還打算對外出口。        全球最大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PR)公司SAP將「工業4.0」誕生的龐大的數據處理和安全對策需求視為商機。産業設備部門負責人Georg Kube興奮地表示「全球最有活力的尖端工廠的發展趨勢已在德國出現」。       據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 )等機構推算,2025年之前在德國國內至少將産生787.7萬億歐元的經濟效果。       不過也面臨著課題。有必要實現通信規格和生産規格的標準化。由於工廠與外部互聯網聯絡起來,工廠受到網路攻擊的風險也將增加。要實現普及還需要長期的努力,不過德國企業正堅定地向目標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