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帶資本主義(英語:Crony capitalism),又稱官僚資本主義、朋黨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密友資本主義、關係資本主義,描述一個經濟體中,商業上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企業、商界人 士和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這種偏袒可能是表現在法律許可的分配、政府補助或特殊的稅收優惠等等。
裙帶資本主義被認為經常出現在政治上的任人唯親,並滲透到商業世界,存在利己關係的友誼和親情的商人和政府官員,影響到經濟和社會。它破壞公共服務型的經濟和政治理想;多數國家或多或少都有裙帶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若有嚴重的裙帶資本主義,其民主制度只是空殼子。
裙帶資本主義在實踐方面[ 編輯]
新加入市場的主體可能很難找到貸款或取得的貨架空間來銷售自己的產品,在技術領域上,他們可能從不與競爭對手協調,銷售網絡將拒絕援助的其他參與者。儘管如此,如當法律造成的障礙較輕時,仍然有被競爭對手“破解”的系統,尤其當行業內的舊經營者已經變得效率低下,而不再符合市場的需求。這時,其中的一些暴發經營者卻可能建立起網絡,以阻止任何其他新的競爭者。這樣的例子包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財閥、印度的印刷媒體、韓國財閥(三星為代表)、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黨產、中國共產黨(太子黨)[2],以及由強大的家庭控制了大部分投資的拉丁美洲。
媒體榜單[ 編輯]
2014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發布的含有23個國家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排行榜指稱,香港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最高,富豪財富佔GDP的比重接近80%,排名第二的則是俄羅斯,大約為20%,中華民國位列第10,中華人 民共和國為19位。《經濟學人》表示,國家通過控制大多銀行和資源,可以減少裙帶尋租的存在。[3]
因為《經濟學人》的統計方式過於粗糙,不少人對此榜單提出疑問,並質疑這份榜單的有效性。“全球反腐敗”網站作者Eden Schiffmann撰文評論道,“雖然各種榜單看起來總是可笑的並且飽受爭議,但這份所謂'裙帶資本主義指數'的榜單可能連裙帶資本在這些國家中所佔據的比例都沒有告訴世人。”《經濟學人》自己也在文中承認指數統計方法有“局限性”,例如忽略尋租者是否公開財產,判斷尋租重災區的方式有些粗暴,只計算億萬富翁等。[4]評論員鄧聿文指出中國需要解決積重難返的裙帶資本主義,“GDP全球第一”對民眾而言並無實際價值,《經濟學人》對中國裙帶資本主義指數的排名具有誤導性。[5]還有評論指出,儘管在榜單中,中國排名世界第19位,遠遠好於人們的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存在“抱團式”腐敗,形式多樣,行為隱秘,危害甚大。[6]
秩 | 國家/地區 |
---|---|
1 | 香港 |
2 | 俄羅斯 |
3 | 馬來西亞 |
4 | 烏克蘭 |
五 | 新加坡 |
6 | 菲律賓 |
7 | 墨西哥 |
8 | 台灣 |
9 | 印度 |
10 | 印尼 |
11 | 阿根廷 |
12 | 南非 |
13 | 巴西 |
14 | 土耳其 |
15 | 英國 |
16 | 泰國 |
17 | 美國 |
18 | 波蘭 |
19 | 中國 |
20 | 法國 |
21 | 日本 |
22 | 韓國 |
23 | 德國 |
來源[ 1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